爱心与教育
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中,向我们表达了一个基本的信念就是爱。书中所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深深地感动了我,更为李镇西老师那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所折服。就这样,在陶醉中、感叹中,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
书中记录了李老师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对“有效”德育的探索,对“班干部”的选举培养,对“青春期”教育的重视,对“民族教育”的宣扬,难得可贵的是书中披露了他曾经失败的教育案例,这本书真让我受益匪浅。
当读到李镇西老师手记二: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教育要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时让我有了很多的心灵感触,也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遵循着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案例,我也慢慢尝试着用我的爱心去滋润那颗童心。
初次见到他,圆咕隆咚的肚子,白白嫩嫩得皮肤,让人有捏一把的冲动,由于比同龄人壮实,于是可爱的小名出现了,从此我们都称他为“小胖”。
可爱的外表却有着让人头疼的举动,例如好好的上着课,自己跑下座位开门出教室,例如跑到隔壁班莫名其妙地骚扰同学等等。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那次,刚开学不久的区调研,抽到了我并且抽到了这个班,心里有些忐忑。在上课前半段他表现的还不错,后半节课他开始忍不住了,私自离开自己的队伍,打打这个同学,骚扰骚扰那个同学。由于缺乏教学经验,无奈之下我只能一边上课一边把他带在身边,这一节课下来真的是身心俱疲。课后教研活动的时候,区教研员章老师肯定了我的课堂,却也提出了期望。正常的课堂教学,该如何教育引导这些特殊的孩子,是很有讲究的一门学问,于是我开始反思。在书中,李镇西老师说要把更多的关注投向顽童,他写道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他,“后进学生”的产生家庭中有很大的原因,例如教育方法不当,溺爱孩子;家长行为不当;家庭离异等等。于是我带着问题去开始了解这个学生各方面的情况。
在对他深入了解之后,才知道他是单亲家庭,跟着妈妈一起,生活起居却完全由外公照顾。即便如此,他似乎总觉得自己享受的爱不够多,总是会想尽办法,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仅仅是为了寻求大家的关注。了解情况之后,我也对他多了几分怜爱,课堂上总想给他多一些关注、多一份关爱。每次发现他的一丁点进步,我都及时给予他大大的表扬。当需要用到器材时,我也会适时的让他帮忙,慢慢的,他开始改变了。课上专注多了,站姿也比之前神气了,虽然偶尔还会出些小岔子,但次数明显减少了。一天一天的,他慢慢的在进步,慢慢的开始守规矩,慢慢的那个调皮捣蛋的小胖消失了。
李镇西老师说教师对“后进学生”真诚的爱,是转化他们的第一剂良药。我想我的这一剂良药起作用了。但是光有真诚的爱还不够,李镇西老师写道还需要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他写道只有当学生自己有强烈的上进愿望和信心时,他的进步才会出现并得以持久。我想我需要有一个契机给与小胖那种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有那么一天,小胖突然找到我说,老师,我想参加你的田径校队,看着他那圆咕隆咚的肚子,我犹豫了,毕竟校队的同学可有训练任务的。但是看着他那真诚的眼神,我实在不忍拒绝,于是跟他约法三章,其中一条,就是必须每天坚持。我心想,田径队训练那么辛苦,他那个肉嘟嘟的身材,应该也坚持不了多久就会知难而退了吧。一天、两天、三天……尽管他每次都被落在后面,尽管每次都累得气喘吁吁,但他依旧坚持。经过一段时间的校队跟练,尽管身材一点都没有瘦下去,但是他的运动能力却提高了。同学们惊奇的发现小胖运动起来越来越灵活,特别在50米的短跑中,那胖胖的身躯跑得特别快,他还作为班级代表参加学校运动会呢,也因此被同学们称为灵活的胖子。小胖也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开朗。
我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拒绝他,帮助他保留了那份热忱与坚持。正是因为小胖,我也开始相信,只要你是真心对待孩子的,他们一定能感受到。只是感受的时间长短不一而已,用心换心,静等花开。
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仅使我知道了怎样跟学生相处,怎样教育学生,怎样去转化那些“后进学生”。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悟到要永远带着一颗爱心和童心,真诚的去爱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感受师爱的雨露,让孩子在我们爱的滋润下茁壮地成长!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