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网

初高中

九年一贯制学校

小学

幼儿园

其他

手机版
微信二维码
欢迎来到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读书沙龙>详细内容

读书沙龙

提升关键能力,撬动课堂转型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9-02-27 12:06:29 浏览次数: 【字体:

“能动学习”意味着教学范式从“教”转向“学”。它”有别于以往教师的单向讲授,包括了学习者能动地参与学习的所有教学方式,诸如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学习、体验学习、调查学习等,是学习者主体的深度学习。在能动学习中,过去受到重视的知识、技能与今天关注的“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与“主体学习的态度”均被当作综合学力,成为培育的目标。学习者通过能动学习,培育认知的、伦理的、社会的能力以及涵盖了教养、知识、经验在内的“通用能力”。其特征是,不仅要求个人主体学习,而且要求小组的协调学习、共同探究以及活用学到的知识。这种教学不仅培育知识,而且也培育沟通能力、综合学力,更有助于学习者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换言之,“能动学习”有助于学习者把平日学到的知识同社会问题的解决链。

当代世界的学校教育,旨在提升教育质量而共同追求的一个方法论,就是实施“能动学习”。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了众多国家作为教育目标而实施的“能动学习”的特征。同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作为背景的传统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对比之后,得出如下结论:新的信息与既有知识的链接、因果关系与证据的探究、基于对话的知识建构、学习者自身学习过程的反思,是“能动学习”中必要的过程。而作为达成“能动学习”的学习方法,则是重视“协同”与“探究”的过程。拥有主体思考能力的人才,从学生的角度看,是难以在被动学习的场域里培育的。这就要求从历来的知识传递、灌输中心的教学,转型为“能动学习”。这种学习通过师生相互沟通和一起切磋琢磨,在相互的刺激中形成智慧成长并让学生主体地发现问题。它超越了倾听这一单向知识传递的被动学习。

在能动学习中,突出了“参与”与“外化”。所谓“参与”,就是要求学习者能够能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因此,认知动机头等重要,必须满足“期待”(该课题是自己想解决的)与“价值”(该课题是否有价值)两个侧面。它也影响到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的内容、同学之间的关系、学习环境)的质。所谓“外化”,是指自己的思考借助发表、写作、图式化等方法加以可视化。一种思考一旦可视化,就能同其他成员一道发现理解的不充分之处,以及这种思考同他种思考之间的链接。通过这样的教学,学习目标发生变化——指向超越了知识习得活动与认知过程“外化”的伴随学习。通过这种学习掌握的技能与态度,在走上社会之后是有用的。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