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网

初高中

九年一贯制学校

小学

幼儿园

其他

手机版
微信二维码
欢迎来到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读书沙龙>详细内容

读书沙龙

重温“风骨” 《我负丹青》,做一位立足课堂转型的好老师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9-02-27 10:05:32 浏览次数: 【字体:

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吴冠中先生2010年在京病逝,当年我听到这个消息半天都没有缓过神来……这位“要做一个有脊梁的中国文人”老先生的模样或近或远在我脑海中飘忽,生怕老先生真的离我远去,最近,我重温老先生的风骨柔情,体会老先生“我负丹青”的笔墨情怀。

《我负丹青》是吴老的一本自传,他从思想感情的成长;生活、文艺观的逐步形成,淡淡的讲述了无尽的凡人心事。我负丹青也许是吴老的自谦之词,或者是艺术境界到一定高度之后深深的不满足,但是当我真正读懂他的文字,读懂他是如何去探讨他的艺术之路的时候,我却发现他的这种不满足,正是来自于他在艺术创作上的深深的遗憾。但是正是这些遗憾,成就了吴老在艺术上的至高境界。

吴冠中先生的一生,一直致力于“如何使油画民族化,使中国画现代化”的研究,他一生都在体会绘画艺术的真谛。吴冠中先生无论身处什么样的政治环境,遇到什么样的风浪,他都不舍弃自己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爱恋和体验,不舍弃自己对绘画艺术的追求和创新。老先生从来都是面对生活,速写不离手,写生不间断,求索不间歇,著述不停笔。他似乎休息不下来,白天画画,晚上不能睡觉,不能入眠时,就写文章。所以他有几百万字的著述,他的慧眼便是在平凡的自然景色中发现美,绘出凡人意想不到的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作品。

我喜欢老先生的画,他的画是快乐的表达、思绪的宣泄、美好的向往,其轻快、流畅、充满着写意性,令我神往。我应该学习老先生作画的精神,在他的笔下,既有万里长江、蜿蜒巍峨的长城、古朴荒漫的大漠遗址,又有水潭野草、乡间小路、农舍老树、白墙黑瓦,一束鲜花、一片高粱地,他都能画出新意,可谓无所不画、无所不能。然而在他的画中,从来不套用传统山水画的程式,更不描摹某处山水,他自由的精神支配着他的画笔,坚定地走着一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之路。

吴老虽然去了,但是他这种倡导艺术创新,大胆破除陈规精神却留在了我们的心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吴老“我负丹青”之谦、之专、之恒,教导了我应脚踏实地的做一名好老师。

所谓好老师,我认为应是一名行家。有入行的意识和追求行通的积累,要懂这一行的能耐,便能成为行家。吴老自“弃工从艺”那天起,便笔根不缀。同样,上什么课,就要有吃那种“饭”的本事。

所谓好老师,我认为应是一名专家。入行是基础,修行在自身。有所专,就得有所钻,要有一股耐得住寂寞的韧劲和好学好问的执着。吴老在西方艺术和东方艺术毫不相同的两种艺术表现形态中造就了民族化的油画。专家就是有专业的水准,这样的好老师是会让人惊叹的。

所谓好老师,我认为还是一名大家。这样的老师,能把教育的问题基本想得清楚,弄得明白,能有一手“绝活”,能拿得上台面,能以学生的成长为重。吴老至病逝前除了留几幅给自己的子女作纪念外,其他的代表作无私馈赠给上海、江苏、浙江等内地省市乃至香港、新加坡的美术馆,以彰显“画家有国度、艺术无国度”的大家气度。

合上吴老的自传,我有一种紧迫感,要想做一名好老师,没有一手绝活是不行的,这就得快速抓紧点滴时间强化学习,去加入这个“行”,去加入教师中的行家、专家、大家之行列。用行家之风骨体验吴老“我负丹青”之境界!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