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网

初高中

九年一贯制学校

小学

幼儿园

其他

手机版
微信二维码
欢迎来到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读书沙龙>详细内容

读书沙龙

阅“关键能力”、“课堂转型”与“能动学习”相关文献有感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2-27 09:08:54 浏览次数: 【字体: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代教育者们的教育共识,但是要将这一教育共识落入实地,作为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学便面临改革,即实现课堂转型。任何改革都要有方向,课堂转型更是如此。核心素养与学生是浑然一体,这要求发展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以往的“填鸭式”课堂转变为一个学生发挥自主作用“能动学习”的场所。以下我将就本次假期阅读的关于“关键能力”、“课堂转型”和“能动学习”的相关文献总结自己的收获与心得。

  • 关键能力及对教师的教学启示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指紧紧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着力培养“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术界对关键能力有不同的界定,其中余文森教授指出,学生的关键能力主要指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阅读是一种自主学习方式,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思考是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基础上,通过推断、论证、联系等过程自我建构的过程。表达是用语言说出对事物、现象或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基于此认识,阅读、思考、表达应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即阅读环节、思考环节和表达环节。三个环节应是相互递进,相互联系的关系。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以学为中心、以学为本的课堂,旨在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交流学习等学习方式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培养。

  • 从“被动学习”走向“能动学习”

能动学习(active learning)是一种区别于“被动学习”,以学生认真听讲、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基本特征,以加深学生对学习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的学习方式。钟启泉教授指出,从被动学习走向能动学习,实际上是一个教学方式、教学范式的转型问题。关于能动学习的实现途径,教育者们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观点称应关注学习环境,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有观点坚持,要实现能动学习,包括重塑师生角色,彰显能动价值;挖掘跨文化素材,促发探究意识;借助工具量表,优化活动设计。有学者认为,能动学习从学会提问开始,主张通过生动的例子指导学生提问的方法。

通过阅览学者们之于能动学习的不同界定,以及为此提出的实现途径。我深感,能动学习不是单纯的教学方法或形态,而是教育的原理与基础。能动学习的实践过程是一个探究的、协同的、反思的过程。它意味着从现成知识的死记硬背走向自主思考与建构知识,从“记忆者”教育走向“思考者”教育。这提示我们教育者们,教学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单项型教学,而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与协商。教师的角色是促进学习,启发学生。

核心素养是当代教育改革实践的核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则是着力培养关键能力,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转型必须从被动学习走向能动学习。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