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网

初高中

九年一贯制学校

小学

幼儿园

其他

手机版
微信二维码
欢迎来到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读书沙龙>详细内容

读书沙龙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的课堂转型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9-02-17 14:50:55 浏览次数: 【字体: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新形势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再仅是为了教知识而教语文,更多的关注学生语文能力全面提升,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已经与传统课堂发生了根本改变,由“教”为中心变“学”为中心,呼唤着观念更新和课堂转型。下面,我以新课程理念为基准,结合现在语文课堂中的一些问题,谈谈一些浅显的认识:

一、在教学观念上要落实“以生为本”

        许多语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感觉备课备得足够充分,却发现往往事倍功半,教学效率低下,主要原因是忽视对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学习需求、认知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致使教学目标不符合学生实际,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不好。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上只教学生不会的内容,学生一读就懂的内容没必要再洛里啰嗦,关注学情,以学导教。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要动起来。例如课程标准阅读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二、在组织教学上要“以趣激学”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课堂教学才有效率。而目前一个普遍现象是,单调枯燥以教师为主的没有效益的教学活动多,丰富有趣的以学生为主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教学活动少。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学效益低下。因此语文课要致力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鼓励学生自由阅读,自主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课堂上要允许学生犯错,学生才会敢说,敢表达。(1)教师可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或采用竞赛、游戏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2)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设计教学问题,激发鼓励一些不善发言的同学回答稍简单、容易答的题,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吝啬自己对学生赏识、夸赞的语言,当学生有一些进步时,教师要及时鼓励表扬,表扬激励的语言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班内及时树立榜样,以榜样激励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激起全体学生争先上进的愿望。

三、在教学实践上要“读写结合”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际性课程。要重点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和习作表达。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时,教师应创设具体的交际情景,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抓住要点,说清意思。写作训练,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表达真情实感。写作教学的取材要尽量来源于生活,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学生自己亲身经历过的,选好内容,教师指导如何有顺序的组织材料,如何把内容写具体。另外,要加强阅读课上的小练笔,渗透习作方法指导。加强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帮助学生制定学期课外阅读计划,拟定图书目录,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措施,不断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