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贯之手脑协同,启思明理顺势成长 ——基于“小初衔接”的数学实验一体化实践研究联合教研暨李景芝数学名师工作室第六次研修活动
秋意已暮,新冬可期。为落实协同育人,深化课程改革,做好学段衔接,星汇学校与星湾学校、文景学校共同开展了基于“小初衔接”的数学实验一体化实践研究联合教研暨李景芝数学名师工作室第六次研修活动。
本次活动于两个会场分别进行教学实践观摩,内容贯通小学初中两个学段。深入探讨“小初衔接”数学实验教学的思路与策略,中小贯通,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仇青青老师执教公开课《探秘黄金比》,课上,仇老师运用精美的图像与实物,将神秘的黄金比生动呈现,深入浅出地阐释了黄金比的奥秘,从黄金矩形到斐波那契数列,从古老建筑到现代艺术,深入浅出地揭示了黄金比在自然、艺术和建筑等领域的广泛存在与深远影响。学生们全神贯注,积极参与互动讨论,在探索中感受数学与美学交融的独特魅力。学生不仅拓宽了知识视野,更提升了对美的感知与鉴赏能力。
李冬烨老师执教公开课《探秘黄金比》,以《美学之旅—黄金分割》课例,让孩子们用数学的思维展开了美学的探究。在数学建模、尺规作图和证明推理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美,探究美,创造美,从抽象与具象两方面体会到了黄金分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整个课堂中,知识的发展合情合理,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基于数学的综合探究中得到发展。
林一木老师执教公开课《巧算“24”点》, 将数学实验与代数知识融合,把抽象代数化为趣味实践。孩子们操作道具,于观察思考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在轻松氛围里锻炼思维、提升兴趣。每道精心设计的题目都是挑战,孩子们攻克难题时感受数学魅力。其设计巧妙,既考基础运算,又练逻辑推理。简单规则蕴含无限可能,让孩子在玩乐中掌握数学奥秘,从而为中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顺利过渡筑牢坚实的基础。
丁佳音老师执教公开课《算“24”点》,第一关从两张牌的游戏中感悟解决问题的两个主要模型:1、加数模型;2、因数模型;第二关给定两张牌,出一张牌算24点,学会利用模型观念,巧妙地分类讨论,渗透转化与化归思想将二元问题转化为一元问题,有序思考,顾全大局;接下来第三关用四张牌算24点,重点在于让学生利用前面经验有条理分析所有情况。在小学算术运算基础上,增添新规则:红色排面代表负数,黑色排面代表正数,继续实验,体验有理数运算与算术运算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继续“加码”:展示一组无法用加减乘除运算的组合,自然引入了新的运算方法乘方运算,让学生不断思考,不断融合新的知识与方法。整个过程都是采用实验活动,学生自学,共学,自评,他评,互评,合作交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实验味道浓烈,道法自然,以生为本,注重课堂生成。
专家点评:
郝精良老师:研讨课小初贯通,小学直观感受,中学推理论证,具有丰富的数学文化价值。既是今后学习线段之比的基础性知识,又是研究具有黄金比的相关图形的工具性知识。
郭大鹏老师:发展学生数学阅读经验,徐进观察、抽象、分析、概括能力的发展,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罗钢老师:教学活动充分明确教材的地位,开展深度的教学思考,设计多维的教学主线,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自主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薛文武老师:真正的中小贯通,一以贯之,手脑协同,启思明理,顺势成长。既发展了学生的阅读经验,又促进学生观察、抽象、分析、概括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
专家讲座:
张亮主任为我们带来《“做数学”教研路径》讲座。他从目前中小衔接数学实验课题的研究现状谈起,结合自身研究经验深度思考,以“做数学”作为切入点,从小初衔接、数学实验两个方面深入浅出的分析讲解,分享经验。通过“做数学”突出数学主线,凸显数学思想,蕴“动手动脑”、实“启思明理”,实现数学育人价值。
张亮主任鼓励青年教师努力做探究型实验,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自主发现数学结论,特别是发现数学“伪命题”,进而进行伪证,真正做有价值的课程设计,探索证实的数学规律。
讲座最后,张主任结合中小学关键能力、内容领域、发展水平构建三维评价体系,旨在通过联结学生的知识、能力、意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真正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
一审一校:张颖为
二审二校:李景芝
三审三校:黄利娜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